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济 > 正文

直播退烧:这些消费者为何“逃离”直播间?

  • 经济
  • 2024-11-11
  • 3
  • 更新:2024-11-11 12:18:19

直播退烧:这些消费者为何“逃离”直播间?  第1张

这是个庞大的市场:券商披露的数据显示,去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元。  今年双11,电商平台们依然有亮眼的直播数据。淘天集团方面,10月14日,双11开卖首日当晚,李佳琦直播间开卖不到5分钟成交破亿,截至11月3日,淘宝直播产生了87个破亿直播间。快手平台的数据显示,在10月12日-28日双11活动期间,成交破百万的直播间数量超1300个。  一个个成交过亿、成交破百万的直播间背后是无数下单的消费者。值得关注的是,双11前夕,三只羊、辛巴等多位头部主播“翻车”,也让一些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直播行业:直播间为我争取的砸穿地板价是真的吗?看三四个小时的直播只为蹲守所谓的“特价”值得吗?冲动下单的商品是真的需要的吗?那些防不胜防的“坑”成功躲过了吗?  有这样一部分消费者,他们见证了直播电商的迅速发展,有人“深陷”其中,下单数十万元,借钱也要买,有人陪伴寂寂无名的主播成长为五百万粉丝的大主播,而如今他们又因各类原因离开直播间。  “时间成本高,真假低价看不清”  “无聊的时候刷直播,看着看着就下单,一晚上能下6、7单,第二天醒来,想想又后悔,全部再退掉,这样的事,反复发生过好几次。我立了flag,2024年不在任何直播间下单购物。”琳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从今年2月给自己立了规矩后,她真的很少再刷短视频,更不看直播购物。  琳琳加入的“不要买”群组,有许多和她有类似经历的人,冲动下单后,寄来的快递不拆,原封不动再退货,“主播营造的氛围感,让你觉得不买就是亏。”也有热心的群组网友分享小技巧,“大数据会根据你的喜好推荐你想看的,你要有意识改造自己的人设,比如,一直搜‘不买衣服’‘极简主义’,时间久了就能控制住自己。”群组里的网友分享心得  和琳琳不同,刘敏离开直播间的原因是受够了真真假假的低价,以及意识到时间成本的重要,她在2019年接触直播短视频,2020年跟随喜爱的主播下了第一单,今年双11却“偃旗息鼓”。  “我是疫情的时候下载的短视频(APP),把短视频当电视节目看,看得上瘾,还因此得了干眼症。当时我喜欢的主播不带货,只表演才艺,有几千个粉丝,我会抢平台的福利,给他亮灯牌,后来他的粉丝涨到500多万,收了很多徒弟,现在直播间上半场唱歌,下半场卖货,或者大号唱歌,小号卖货,我买产品是冲着主播人好。”  刘娟喜欢的主播是草根人设,带的大都是工厂货,没有品牌。疫情期间,刘娟经常照顾主播生意,几大箱洗脸巾、几十盒牙膏往家买,“用也用不完,家里人也不开心,觉得我买的是垃圾,但我认为它值那个价,比如,你9.9元买件T恤,它确实是9.9元的质量,不能说是主播骗你。不过,后来接触的直播间多了,看的多了,有些套路就看懂了,很多是演戏,演砍价的戏码给你看,如果天天都低价,那还能是真的低价吗?”网友吐槽  将大把时间花费在直播上的刘娟,消费习惯在2023年转变,“家里出了点事情,我不能一直看手机,刚开始会心慌,因为错过了主播的表演时间。后来我偶尔看看主播的动态,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。现在,基本不看了。时间对我很重要,我讨厌那些太磨叽的直播间,主播介绍半天,商品都不上链接,主播需要用户停留时长,但我的时间成本也是成本。”刘娟说。  今年双11,刘娟在直播间共下了三单,一箱洗衣液、一箱纸巾和一件为家人买的冬装,总额花费不到500元,这样的订单量和她前几年的下单量不值一提,“这些东西都不是蹲守买的,是看到后顺手下单,节省时间。”刘娟的双11购物车  《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(2023-2024年度)》显示,从2019年到2022年,直播电商渗透率从4.9%增长到30.4%,2023年渗透率达到37.8%,同比增长24.3%,与此同时,直播电商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加。截至2023年12月,用户规模达到5.97亿人,占网民整体的54.7%,同比增长15.9%。  “买的未必真的需要”  博主“Linda的闪光日记”已在某四大会计事务所工作多年,博主是副业,她同时也是瑜伽教练,曾尝试自己直播带货。  Linda说,以前的她特别爱买东西,一进直播间就出来,总想买点什么,让自己距离理想中的样子更近一些,“就差这块手表、就差这个瑜伽垫、就差这条项链......还有一些护肤品、帆布包、小零食,看起来单品都不是很贵,觉得买了也没什么,因为没有付出太大的成本。”  李佳琦和薇娅曾是Linda喜欢看的主播,2021年,薇娅因偷逃税被罚13.41亿元,之后停播,“2021年前后,我之前一直在他俩的直播间,去年在小红书形成了看直播的习惯。我的购物习惯是两种,一是真的缺,去网上搜寻,另一种是自己并不需要,直播间里刷到,稀里糊涂跟着买了,其实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可有可无。”  Linda的购物观念在今年转变,“我们楼有一户要装修房子,把所有的旧东西全部清出来摆在小区的过道上,那个场景很震撼,像一座垃圾山。我也开始反思,这些买过的物品,能有多少能跟着你一直到最后,我用时间换来的金钱,再用金钱买的东西最后都变成了破烂。在那之后,我甚至连点外卖的欲望也下降了。另外,我今年也从爸妈家搬出来了,独居后更懂得‘精打细算过日子’。”  Linda向记者开玩笑说,以前是花钱满足欲望,现在省钱也能带来满足,“我不知道别人,反正我更难被忽悠了。”  对于今年双11的下单金额,刚搬家的Linda因为买了猫爬架等必需品,花费在两三千元,过往的双11,她的购物金额约在六七千元。  谈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,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以往直播电商主要依赖流量获客,大量投放广告吸引消费者,现在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不再奏效,消费者因为过度营销、假低价等问题逐渐抑制了消费欲望,“直播电商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的阶段,这也是直播电商未来的增长空间。” 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也认为,从消费行为来分析,理性需求、个性化需求、互动需求正在成为新的消费趋势,但那些被诟病的“叫卖式”和“演剧本”式的直播电商场景,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以及在特定场景仍然有市场需求。  “以为是馅饼,实际是陷阱”  杨怀玉说,从客户群体来分析,直播电商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层面已有明显的转变,虽然年轻用户仍然是主力,但中老年用户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,从地域分布方面,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扩展,下沉市场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。  值得关注的是,除了正常的直播消费,一些新型诈骗方式也出现在直播间,一些人因为被骗而离开直播间。  小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她察觉到舅舅的异样时,舅舅已经断断续续在直播间下单了二三十万元,每笔订单费用多是1999元、2980元的大额支出,购买的产品是瓷器、手串、金币等所谓具有“收藏”价值的产品。老人直播下单的收藏品  主播的话术多样,鼓吹产品价值,让老人下单购买,待日后直播间开拍卖会,邀请各地富豪高价回收老人手中的产品;剧本式演绎,声称这是从海外带回的藏品,不法分子正要抢走这些藏品,希望老人买回去暂且保管,“其实都是些现代工艺品,如果去其他电商平台搜,不过二三十元,但就是有很多人信,非常匪夷所思。直到我舅舅以看病为由,同时向多个亲戚借钱,继续在这些直播间下单,引起了我的重视。”小梅说。  在陪伴舅舅维权过程中,小梅意识到受骗的老人还有很多,在她组建的维权群中,两百多人皆是类似情况。相比之下,其他老人似乎更“着迷”,有人租仓库来放买来的东西,一次性下单几十单,只因主播说,买得越多,参加拍卖会的机会越大,“这些人也不是你想的文化程度低,有退休老教师,退休的公职人员等,有些子女是在父母去世之后,才意识到老人的钱到底去了哪里。”小梅追回的部分退款  小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她已成功为舅舅追回了5万元,“只要店铺没注销,保证金还在,平台愿意配合,就有希望追回,但从群友的分享来看,退款已经越来越难,很多的人钱追不回。”  谈起直播带货,小梅向澎湃新闻记者感慨道,老人的思维方式跟不上如今智能化的信息世界,他们不懂店铺评分、旗舰店,直播带货这些年迅速发展,市场一再下沉,触及那些原本在网络世界之外的老人们,这些老人分不清那些段子、话术是现实还是剧本演绎,会因为没钱下单坐立难安,但在直播带货规范方面,平台、法律法规还做的不够,让诈骗分子钻了空子。(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