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今日热点 > 正文

马上评丨被造谣“不退彩礼遭泼硫酸”,维权不该这么难

“浙江一女孩因为退婚,没退彩礼和三金,男生一气之下把下班回来女孩堵在路上泼硫酸……”广西梧州女孩莹子一年前在网上分享了一张和同学的合影,一年后却被“有心人”盗用并造谣。谣言迅速传播并发酵,等她发现时,网上已经充斥着大量针对她的侮辱性评论。

 “开局一张图,内容全靠编”,这样的谣言令人愤怒又无力。造谣者之所以盗用莹子的照片,是因为莹子年幼时家里曾遭遇火灾,她被烧伤毁容。这样的悲惨经历却反过来成为中伤她的武器,被改头换面编造出一个“泼硫酸”的故事,并嫁接到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两性关系、结婚彩礼等热点话题上,“成功”吸引了一大波流量。造谣者“手段娴熟”,传谣者是非不分,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流量的盛宴。只有无辜的当事人莹子,莫名遭遇无妄之灾,又一次被拉进痛苦和抑郁的深渊。

被烧伤毁容的莹子花了二十年时间才慢慢走出自卑、抑郁,当她鼓起勇气在网络分享生活时,却遭遇到铺天盖地的谣言和网络暴力,难以想象这对她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。

坚强的莹子果断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,然而维权之路却异常坎坷。根据她的自述,在新闻媒体澄清事实后,仍然有人继续造谣,她和网友举报造谣帖,但平台却一直提示“无法确认违规”。因为不熟悉相关法律,她第一次申请立案时因管辖地问题而被驳回,花钱固定证据又发现这些文书全都不合格……

事实上,这样曲折的维权经历,并不是莹子一个人的“专属”,很多被网络谣言伤害的人都曾遭遇过。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,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的,要承担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主体既分散又隐蔽,这就给公民个人维权带来巨大的障碍。在维权过程中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,不熟悉法律的普通人大概率还要走一些“弯路”,往往身心俱疲,才能取得一点成果。而造谣传谣的成本却极其低,“收益”却很高,随便在网上找几张女孩照片,编一个“收彩礼”“劈腿”的故事,就能斩获流量。

之前,广州女生小婷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和大学室友共6人在外旅行的合影,却被一名拥有30万粉丝的博主盗图,并造谣“彩礼都是十万,你会选哪个做女友?”小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请律师、打官司,法院最终判决造谣者赔偿1.2万元,这样的赔偿标准对于维权者来说几乎是得不偿失的。

造谣获益,维权“亏本”。这就是目前很尴尬的网络造谣PK维权的现实。

莹子戏称自己是“拿低保在维权”,幸好有很多热心网友一直在安慰她、帮助她,特别是多名曾经被造谣的当事人,跟她分享了自己维权经历,让她觉得又被“拉了一把”。莹子的维权经历令人心痛:相对于制造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轻而易举,当前的治理手段仍显落后,对于受害者的救济渠道仍不够通畅。

对于互联网侵权行为,还需要一个更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。比如,互联网平台要切实承担责任,积极建立起识别和管控网络谣言、网络水军、网络暴力的有效机制,第一时间切断侵权链条,避免被流量所裹挟而故意纵容。执法部门应探索简化互联网侵权安全的维权流程,明确责任认定机制,积极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,依法从严打击网络谣言等乱象。让受害者不再 “步履维艰”,让施害者难以“全身而退”,网络世界才能日渐天朗气清,谣言、网暴等乱象才能得到根除。